公告:
龙8头号玩家-中国官方网站
新闻动态 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龙8long8美丽新疆十个故事
添加时间:2024-07-06

  龙8网页版登录官网12月20日,“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新疆事业高质量发展”2023理论研讨会暨故事分享会在乌鲁木齐举办。本报今日摘登10位代表在会上分享的故事,真实展现新疆事业的发展进步。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一种融歌、舞、乐于一体的独特综合艺术形式。2005年,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我的老师万桐书先生一生致力于木卡姆和新疆民歌研究,通过抢救性录音、记谱,完整保留了十二木卡姆的音乐结构。30年来,我一直牢记万老师的嘱托,走遍天山南北,积累大量珍贵民族音乐遗产资料,让这些宝贵文化更好地得到传承。

  麦盖提县央塔克乡的玉素因·亚亚和艾山·亚亚,是一对双胞胎兄弟。曾经,他们只能骑着毛驴在附近村镇表演。随着国家加大对刀郎木卡姆文化的保护和推广力度,这对兄弟的名字更加为人熟知,他们也成为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两兄弟还前往法国、日本、英国、荷兰等国家演出,刀郎木卡姆的国际知名度逐渐提升。如今,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已遍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我带领团队在印度尼西亚进行木卡姆艺术演出11场。在万隆体育馆演出结束时,一位当地观众情不自禁地站起来,用不太熟练的中文动情地说了一声“谢谢”。

  这一声“谢谢”令我们百感交集。从濒临失传,到成为全世界人民珍爱的宝贵文化遗产,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认可。

  幸福与欢乐,在表演者与观众的笑脸上传递、蔓延;“文化灭绝”的谣言,在隆隆的掌声和“谢谢”声中不攻自破。我们一定会把木卡姆艺术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把这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留给子孙后代,也献给全世界的朋友们!

  我从小生长在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依麻木镇。1982年,我考上新疆大学,成为镇上第一个走出乌什县的大学生。毕业后,我成为一名教师,后来又四处经商,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过去,交通不像今天这样便利。对新疆人来说,星星峡是新疆的东大门,出了星星峡,就算是出疆了。

  几年沿海地区的闯荡,让我开阔了视野,也更重视教育。2003年,我决定拿出全部积蓄,在家乡创办国家通用语言小学。

  党的以来,新疆多措并举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从最初的2名教师87名学生,发展到今天的45名教职工681名学生。2016年,我校毕业生穆萨·图尔贡以701分的优异成绩,成为乌什县第一个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青少年成长追梦的故事背后,是新疆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的生动实践。

  如今,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已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小学之一。最让人欣喜的是,很多学生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后,成了父母的“小翻译”“小助手”。

  “天山南北,最美的建筑是学校。”这是新疆各族人民的普遍共识。新疆和国内其他省份一样,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越来越多新疆青少年儿童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我叫赛尔克·努合马尔,参加工作29年了,现任乌鲁木齐县人民法院永丰渠人民法庭庭长。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发生在“温馨毡房调解室”的故事。

  原告于某与被告哈某是多年好友。去年,于某将150只羊委托哈某代养。代养合同到期后,哈某却不愿意还羊,于某无奈之下把老朋友起诉到法庭。为化解矛盾,我把他们请进了“温馨毡房调解室”。

  “哦哟,这是法庭吗?这和我们房子一样嘛!”哈某一脸惊讶。“还有奶茶呢,我们边喝奶茶边说。”我回应道。

  1个多小时里,我给他们讲解合同约束效力等法律知识,也劝慰他们珍惜多年的友谊。最终,这对老朋友握手言和。

  近年来,永丰渠人民法庭先后创立了“马背法庭”“车载法庭”等巡回审判方式,将法庭“搬”到群众家门口。同时,不断优化办案手段,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工作效率。

  2021年3月,在上级法院的帮助下,永丰渠人民法庭在全国首创了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多语种互译软件。一名退休法官在参观现代化的法庭后激动不已:“以前法官光翻译一个判决书,都要用两三天。现在8秒就完成了,真是越来越高效了。”翻译软件的应用,节约了司法资源,更依法保障了各族群众使用本民族语言参与诉讼的基本权利,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司法的速度与温度。

  因为它们,柯柯牙绿化工程被联合国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列为“全球500佳境”之一,并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也是因为它们,阿克苏市成为中国西北地区首个国家森林城市。

  柯柯牙位于阿克苏地区温宿县。40多年前,别说防护林,柯柯牙连几棵像样的树都没有。每年沙尘天气超过100天,老百姓过着“一碗米饭半碗沙”的苦日子。

  1986年,阿克苏地区开始了一场一代接一代并延续至今的植树历程。在柯柯牙,种一棵树不容易,养活一棵树更不容易。有一次沟渠被冲毁,一位同志毫不犹豫地直接躺在被冲毁处,另一个同事用坎土曼迅速把土沿着他的身体夯实,水渠才得以修补。我至今仍记得他奋不顾身的样子。

  以林养林,是阿克苏地区防沙治沙的重要一招。生态林中间套种苹果、核桃、枣和杏等经济林,可以合理调整树种层次结构。我和同事们又开始手把手地教果农如何施肥、如何打药防治病虫害、如何为果树整形修剪。

  甘永军是“以林养林”的受益者之一。他的20多亩果园年收入超过30万元,并带动周边100多户果农经营林下经济。

  千百年的荒漠戈壁,在一代又一代阿克苏人的手中变成了绿水青山;守住了绿水青山,阿克苏人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金山银山”。

  今年3月初,我到和田县出差时,认识了米克热依·艾合麦提。2021年1月,在塔里木大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就读的米克热依,来到和田县一家蔬菜基地实习。亲眼看到以前只在课本上出现的新型栽培模式、新型科技设备,她萌生了到这里工作的想法。毕业后,米克热依如愿以偿到该基地工作,一年内从一名普通员工晋升为公司农艺师,工资从起初的3300元涨到1万多元。

  今年中秋节,我是在额敏县额敏镇塔斯尔海村榆柳巷过的。榆柳巷只有640米,却居住着9个民族32户人家。一份份独具特色的糕点摆放在圆桌中央,汇聚新疆各民族特色的菜肴端上桌,在欢快热烈的乐曲声中,各族群众欢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节。我想这一桌美食“大杂烩”,就是榆柳巷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生动注脚。

  2017年,巴拉提·乌苏曼和阿瓦古丽·库尔班夫妻二人受朋友邀请到西安市,教当地群众跳新疆舞。如今,西安市的公园、广场内经常可见跳新疆舞的居民。不久前,迪丽热巴在克罗地亚的舞蹈表演,更是让新疆舞火遍海内外。

  在新疆,像米克热依这样选择自己喜爱的事业,过上好日子的女性比比皆是;像榆柳巷这样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巷道、社区遍布天山南北;像巴拉提夫妇和迪丽热巴这样将新疆舞蹈和文化以及新疆人的快乐、幸福传播到国内其他省份、推向世界的人也有很多。

  今天的新疆,每一个天山儿女都在广袤空间中追求梦想和幸福,在建设美丽新疆的道路上信心满怀、脚步铿锵。作为见证者与亲历者,我期待未来记录下更多幸福的故事。

  今年是我职业生涯的第18个年头。丰富的工作经历,开放、包容、温馨的工作环境滋养了我,让我成长为一名自信、阳光的知识女性。

  我和大家分享一位英吉沙县色提力乡坎特艾日克村女飞手的故事。2022年,坎特艾日克村购进3台拖拉机和1架农用植保无人机,准备租给村民。拖拉机很快租了出去,但植保无人机租赁许久还无人问津。就在大家犹豫是否退货时,曾经整天围着锅台转的34岁村民努日曼古丽签下无人机租赁合同。

  在教练的指导下,努日曼古丽把自家的农田当成试验田,反复练习,仅用6天就通过考试,成为村里第一个持证上岗的植保女飞手。她还带动村里许多姐妹加入她的无人机女飞手创业团队,姐妹们也从传统的种植户变成科技范儿十足的新农人。

  今年初,我在喀什市乃则尔巴格镇前进村采访,村口一间近百平方米的“美丽靓发屋”吸引了我,36岁的店主布阿依夏木是这里有名的美容美发师。2018年,自治区妇联启动“靓发屋”项目龙8long8,村委会鼓励布阿依夏木参加培训,免费学习美容美发技术,还为她提供了价值1.5万元的美容美发器材。

  半年后,村里第一家“美丽靓发屋”开张。布阿依夏木的店从创业之初的15平方米,扩展到现在的95平方米,从简单的化妆和盘头业务发展到现在的美容美发、婚纱租赁,每月纯收入超过5000元。在她带动下,主动走出家门学技能、学本领,外出打工就业的妇女越来越多。

  我任职的加买清线年。以前,清真寺墙面是用泥抹的,风一吹,礼拜殿尘土飞扬。清真寺里的净身房和厕所非常简陋,信教群众只能跑到清真寺旁边的池塘取水,到田野里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净身,做礼拜只能挤在几十平方米的礼拜殿里。

  1997年,政府耗资300万元给加买清真寺做了大面积修缮(重建),清真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礼拜殿面积达到1000多平方米,还通了水、电、路、广播电视。

  2019年,政府再次对加买清真寺进行修缮。寺里通了天然气,新建了净身房、水冲式厕所,安装了空调和燃气壁挂炉,配备了饮水机、鞋套机、储物柜、药箱、消防设施。加买清真寺还添置了文化书屋,信教群众利用业余时间在清真寺阅览宗教、科技等书籍龙8long8,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一直以来,信教群众宗教信仰依法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穆斯林礼拜、祈祷、讲经、封斋、过伊斯兰教节日等正常宗教活动,完全按照个人意愿,受法律保护,没有任何人干涉。自治区每年都组织我们去新疆伊斯兰教经学院或和田分院提升业务能力,还发放培训误工补贴。我曾多次到北京、乌鲁木齐等地参加宗教界人士业务能力培训。

  生活上,我们也得到党和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宗教教职人员的生活补贴标准提高了,还为我们缴纳意外伤害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重大疾病保险,每年都能进行1次免费体检。

  1976年,我从上海医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自治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工作。在工作和留学期间,我学习了关于宫颈癌的众多病例和相关研究,也明确了自己的研究目标——解决新疆妇女宫颈癌发病问题。

  回到新疆,我向自治区人民医院申请了10万元宫颈癌筛查的启动资金,前往南疆进行了一次“预筛查”,并形成了一份新疆宫颈癌情况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交至国家卫生部门。在国家卫生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又争取到一个国际协作项目。有了经费和设备支持,2006年9月,我和团队前往和田地区开始了宫颈癌的筛查。

  这些年,通过筛查,我们建立了新疆宫颈癌数据库。国家、自治区以及各地(州、市)也不断加大对宫颈癌的筛查力度,新疆宫颈癌发病率大幅降低。今年,我们在南疆筛查出的确诊患者比2006年减少了60%,广大妇女的健康意识也不断提升,生命健康权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保障。

  从过去怕查出病治不起不愿筛查,到现在健康意识提升主动筛查,得益于好政策托底。近年来,为支持新疆医疗卫生事业,中央累计安排转移支付资金和预算内投资超过574亿元。新疆建成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到100%;新疆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14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覆盖居民全生命周期。

  国家、自治区对各族妇女生命权、健康权的切实保障,对各族优秀人才的关爱培养,成为了我和团队在卫生健康领域不断创新突破的动力与底气。

  分享者: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川保护团队新疆天山冰川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 王飞腾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是乌鲁木齐的生产生活水源地。自1993年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近些年来探险旅游增多,1号冰川以每年7—10米的速度向后退缩。

  2020年,我们团队在1号冰川进行“盖被子”实验,采用一种隔热和反光材料将冰体覆盖,减少其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使冰川表面维持一个相对较低的温度,以减缓冰川消融。这种“被子”主要是涤纶、腈纶、锦纶等高分子聚合物的合成纤维,我们称之为“土工布”。

  从新疆天山冰川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到1号冰川的路程超过2个小时,有些路段只能徒步前行,观测设备全部依靠人力背负。500平方米的实验区,6名科考队员需要1整天时间,才能将所需的“土工布”运送到目的地。由于实验进行的季节是夏季,冰川脚下河流湍急,冰面上积雪较少、异常湿滑。团队需要协作背着2米长、重达500斤的“土工布”前行,每走一步都是对身体极限的挑战。有一次,在运送途中遇到降雪和大风恶劣天气,为了避免影响材料性能和实验效果,我们不得不中途折返。

  给冰川盖上“被子”,成功减少50%的冰川消融量。如果保护得好,1号冰川的寿命可以延长40年。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冰川保护工作,包括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引进更多专业人才以及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和水资源管理等。

  冰川保护不仅是为了当下,更是为了后代的生存权利、健康权利和发展权利。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干净水源、健康以及可持续的生态环境,这是对公众环境权的保护,是我们共同的,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马燕燕现在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坎乡齐格勒克村村干部。因出生时缺氧造成小脑发育不良,马燕燕直到8岁还不会走路。为了上学,父亲给她做了一辆学步车,摔过无数跟头后,她终于可以一步一步蹒跚着走路了。

  采访时,我随马燕燕重走了那条上学路。她说当时的路全是土路,一到下雨天,常常是一路走、一路摔,等她走到学校,满身都是泥浆。但是,无论刮风下雨,马燕燕却没请过一天假。

  马燕燕对我说,她还有一个梦想,她想向更多人分享自己的故事,鼓励那些因身体残疾而心生自卑甚至不敢走出家门的人,拥有突破自我、追求幸福的勇气和力量,勇敢地发光、发热,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接受采访时,她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她说,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能被肯定,是多么幸福的事!她准备学习视频拍摄、剪辑,给村里开个抖音号,向外推介村里的风物特产,给乡亲们创造更多收益。

  “我们都一样!”这是马燕燕对自己努力追求人生价值的鼓励,也是每个人都渴望的社会认同。让每一个人都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获得公平公正的学习、就业、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让每个人都能成为一束光,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这就是最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