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龙8头号玩家-中国官方网站
新闻动态 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动态
游走中意——苏丹的十五载浪漫空间叙事
添加时间:2024-07-04

  龙8游戏官方进入龙8游戏官方进入国际在线报道(记者许丹丹、白旸):“策展就是叙事再叙事,首先你要认同空间的存在,空间是一种美学,它有自己的语法语汇。在既定的空间条件下,你有可能重新塑造空间,让人们在行走的过程中感受到空间和内容变化的一种贴合。”

  苏丹,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清华美院教授,一个穿行于中意两国间的策展人。自2006年米兰国际家具展始,意大利这个亚平宁半岛上的艺术之国便伴随苏丹教授,如影随形。在过去的15年里,苏丹教授在中意两国成功策划了多个兼具深度和普世价值的艺术展,包括在米兰新美术学院和多莫斯设计学院策划的“集体与个人”设计展、探讨中国饮食文化的“流水席”、与米兰新美术学院合作策划的“都市丛林计划”展、在第21届米兰三年展上(联合米兰新美术学院和多莫斯设计学院)共同策划的“二十一世纪人类圈一个移动的演进的学校”展览以及“设计乌托邦1880-1980:百年设计史/比亚杰蒂-科尼格收藏”等。2015年,苏丹教授出任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馆设计总负责人,2019年担任第22届米兰国际三年展中国馆总策展人。今年是“中意文化旅游年”,意大利政府授予苏丹教授“意大利之星骑士勋章”,以表彰其在中意文化艺术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

  苏丹:最开始是米兰国际家具展的卫星沙龙展,我带着清华美院环艺系的学生在米兰亮相。卫星沙龙是米兰家具展专门留给教育的一个板块,来自全球知名的大学设计学科每逢4月都汇聚在此,接受来自专业人士和意大利市民的检阅,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当时卫星沙龙有一个规则,原则上一个院校只能出现一次,但因为我们准备比较充分,连续参加了三次。在活动开幕式上我们甚至请到了安德列亚布兰茨、亚历山德罗门迪尼这些意大利设计界响当当的人物,他们给予了我们很好的评价。

  《中意》:从设计展到艺术展,之后您在中意两国策划了很多高水平的展览,您能为我们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吗?

  苏丹:后来我们做了一个流动的展览,数字的、虚拟的,我们直接拖了几个箱子就去了。在米兰,我们就地打开箱子就是一个展览,展示米兰未来的城市规划。我们之前做了充分的功课,当地人看了觉得很有意思,最后这些规划都应验了,他们觉得很神奇。2015年我们在米兰大教堂旁边做了一个中国“流水席”的展览:中国有个美食家叫黄珂,是个很传奇的人,10年间大概有15万人去他家吃过饭,我们在米兰还原了他十年的中国宴席,有中国传统餐具、菜谱、录像、图片等等。“流水席”迎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大家都对如此新颖而独特的中国元素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2016年米兰国际三年展我们做的是未来的教育,未来的社区,展览的概念始于对“人类圈”(Noosphere)的思考。“移动的演进的学校”是一个反思当下和未来的学校。结合不同的教育模式,与知名专家、机构和企业合作,探索创新未来教育、教学模式更多的可能性。

  2016年,苏丹教授参加第二十一届米兰三年展,联合策划展览“21世纪人类圈--一个移动和演进的学校”

  苏丹:我们要把自己放到世界的叙事框架中,从好奇心和求知欲出发,展示而不是贩卖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展示我们对生活的热爱。设计本身才是最重要的,形式是最终产生的一个结果。

  《中意》:中国和意大利这两个国家差异很大,一个代表东方世界,一个代表西方世界,同时它们又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有人把意大利比作欧洲的“中国”。你所亲历的策展里,中意两国艺术家之间会有哪些思维上的差异,又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会引起共鸣?

  苏丹:中国和意大利来自两个思维世界,意大利人探究世界的终极和本质,批判性会多一点,会向自己发问,我是谁,而中国艺术家可能更多一些感性。这两个国家又都是有情趣的民族,爱美食,觉得自己的美食天下第一,家庭观念强,喜欢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

  2019年我们在米兰国际三年展做了一个展览,叫 “设计中的环境意识”,在摄影作品《我的亲人和朋友》中,摄影师李海兵将收藏的数十万张家庭照片重新排列组合,将一束光打下去,你看到它会不由涌现出一种对过去和家庭的眷念。当时这个作品意大利人看完了也很感动,他们也有很强的家庭观念。其实在意大利早期工业设计中,他们也提过如何重新构建家庭,如何让人们有家庭的意识,尽管西方社会提倡个人主义,但人类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家族这种和谐、温暖的单元。

  《中意》:您认为中西方对于“空间”的认识有哪些异同?您做的展览是如何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空间,理解人与空间的关系的?

  苏丹:策展就是叙事再叙事,首先你要认同空间的存在,空间是一种美学,它有自己的语法语汇。在既定的空间条件下,你有可能重新塑造空间,让人们在行走的过程中感受到空间和内容变化的贴合。意大利作曲家莫里康内的音乐就是一种叙事美学,海上钢琴师的孤独感,那种空旷迷失感就是通过音乐叙事来完成的。

  意大利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卡洛斯卡帕,他擅长用空间来叙事,几年前我无意间踏入位于威尼斯北部的布里翁家族墓园,一站就是3个小时,我在里面看到了生死,看到了往生的人和现实的人之间的相遇,非常感动。这就是“栋梁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献展”布展的灵感来源之一。梁思成展的展品很多,空间不够,我说那就做成一个墓地吧,来参观的人就是来悼念他的,就不会嫌拥挤了。它有一种纪念性的东西在里面,是具象的,也是抽象的。人们弯下身子去看文献,仿佛在看墓碑上的铭文。

  《中意》:在“栋梁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献展”之前,您还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策划了另一个和意大利有关的展览:“设计乌托邦 1880-1980:百年设计史”。

  苏丹:“设计乌托邦 1880-1980:百年设计史”是一个非常完整、具有代表性的叙述,所有藏品来自意大利比亚杰蒂-科尼格的收藏,展示了设计界自上世纪1880年到1980年期间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故事,它是用物来讲事,讲背后的人、工业生产、都市,讲背后的全球化过程。乌托邦要解决全人类的幸福问题,现代主义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现代主义早期的狂想曲到了一战二战后经历了挫折与反思自省,后现代主义之后更加注重个体,注重多样化之间的相互尊重,人好像变成了一个抽象的概念,静止了,意大利的设计就是从上世纪70年始崛起的,随后对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21年苏丹教授与意大利驻华大使方澜意一同参观其策划的展览《设计乌托邦1880-1980:百年设计史》

  苏丹:传统的历史遗产里我喜欢天坛,它讲述的是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它的空间叙事是这样的:人走进来一层两层之后衬托出等级最高的建筑体,它很纯粹,人们需要带着敬畏心去观赏它。然后就是大面积的绿化田园,这些都是符号化的,精神性很强。

  还有我在北京的工作室中间建筑,我在这里一个人待了十年。这十年对我来说很重要,我享受那种空无一人的孤独,这里有一个完整的自我世界,充满了反思,自己和自己对话,然后慢慢了解自己。

  我也喜欢凌乱的市井街巷,我经常带儿子去黑塔村的小摊上吃饭,那里活色生香,充满了顽强的活力,大家光着膀子吃饭,有笼子里的鸡,还有房梁上的猫,这是人们落脚的地方,可以感受到人性的温暖。

  《中意》:关于未来有什么新的想法在酝酿,会关注哪些主题?如果现在要您在意大利策划一个展览,您最想把中国的什么介绍给意大利?

  苏丹:未来我还想做很多主题的展览,譬如美食,譬如中国的好厨子是怎么理解食材、调料的,跟食客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建立的。我记得有个小故事,说一个人过生日的时候,一个高级的厨师对他说,我给你做一碗有妈妈口味的汤面吧,于是那个厨师复原了他小时候妈妈做面的步骤和调料,一模一样,那个人吃得泪流满面。

  我觉得艺术设计都是在面对人,尊重人,你就会发现现代化远远不够。好的设计也是物料的呈现,这些物料摆完后,你需要用你自己的逻辑去串联它们,所以实际上得出的观感体验可能是无穷的,每个人都是一个,每个人在观展的时候都是一个解码的过程。